當代建筑師也用它來豐富了目前的鋼筋混凝土建筑。在低碳趨勢下,“竹元素”在2010年成為了上海世博會的建筑明星,包括越南、印度和印尼的展館。竹元素不僅具有自身的特點,而且體現了環保的理念,外墻由竹子制成,取代了原有的全身透明設計,被認為更具中國風味。作為一種可降解的天然材料,竹建筑垃圾污染顯著降低,但“竹建筑”的耐用性還是被認為比較差,相對作為永久的材料,很容易被看作一個臨時建設。臺灣在1999年9月21地震之后,建筑師謝英俊召集當地的人,共同努力建造家園,重建家園,使用的竹子,也在臺灣山區生長著,并作為主要的建筑材料。現代建筑是由資本和技術主導,弱勢群體往往無法建立自己的棲身之所。但是用竹臨時搭建的建筑成本低,而且對環境破壞小。我們在驚嘆竹子生命力的同時,也驚訝竹建筑的造價, 一般竹墅每平米約1800元,加上室內設施、地板和裝修費用,一棟100平米的竹制別墅售價超過30萬元,在許多城市這還不夠首付。竹材料經過特殊處理,防蟲,防水等,保持適當的水分和維護,使用可達30年以上。